从“互防”到“互信”

时间:2014-04-15 11:23 栏目:专栏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108 次

作者:申毅   来源:投资有道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两千多年前,庄子给我们讲述了这个“尾生抱柱”的故事。

虽寥寥数字,却足以动魄惊心。为信守誓约,面对汹涌而至的滚滚江水,尾生紧抱桥柱,宁愿自己被一点一点吞噬也不放弃。

故事的背后,讲的是”诚信”。但如果说时下的社会还能有人做到这样,我表示高度怀疑。因为风气已变,“金钱”而非“诚信”成为不少人盘算衡量的指标,无论是“周老虎”还是“曹操墓”,背后都有“名利”之手在作怪,“尾生抱柱”的大环境已不复存在。

投资界也并非一方净土,不守信情形,同样存在,如何让投资人和管理人之间互相信任而非互相提防,就是一个难题。

有这样的例子,某煤老板出巨资请管理人代为操盘,承诺盈利之后按比例给予提成,但在操作成功之后,却不愿按约定付给高报酬。在煤老板看来,管理人能够挣钱,不过是靠大盘走势好的运气之举,多少给点就行了。资金密码不由自己掌管前提下,管理人或无可奈何自认倒霉,或付诸公堂耗费大量精力。

也有这样的情况,投资人本来承诺好的投资期限忽然变卦,彻底打乱管理人的事先计划,最后不得不草草收场。

出于对毁约的担心,管理人或会借助其他手段予以提防,比如,做利益输送。在管理人看来,你不仁我就可以不义,何况,这本该是应得之利。

煤老板自有苦衷。投资资金本非闲钱,随时需要救急,拿出来本就是期望短期暴利。管理人也自有理由。不认可管理人的专业经验和辛苦付出,就得留一手让你吃点苦头。

私募如此,公募也不让人省心。有业内人士透露,当初的基金专户理财之所以能在一天之内就销售告罄,一个不为人知的出发点就在于购买者指望基金管理人做一些利益输送,毕竟,按盈利提成的约定,相当诱人,双方已是利益一致人。

动机不纯之下,原该非常融洽的合作关系变成相互怀疑,很难想象,最终的操盘结果会是成功。

但不能一味指责投资人和管理人,大环境的缺失,责任应该由所有参与方共同承担。

阳光私募的推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问题,但并非全部。信托方式下,需向信托公司、银行支付管理费,还未挣得一分钱,就先支付一笔费用,导致成本增加,负债经营;合伙人制的相关申报程序繁琐也是困扰:合伙人数无论增减,都必须到工商等机构申请报批。

大环境缺失下,只能退而求其次。提供服务“大后台”,是可行的变通解决之道,或可解决两者的相互博弈,消除内耗。

所谓服务“大后台”,就是成立一个多职能的第三方监管公司,既肩负信托公司、银行的现有功能,还可代办相关工商手续,协调整合多部门功能的做法下,自然能节省成本,降低收费,可谓一举多得。更长远的来看,还可梳理整合产业链,符合社会精细化分工之要求。

但如何实现,需要探讨。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表明,依靠市场而非一味行政高压严管是成功的根源,政府不妨放开市场参与自由度,减少行政干预,出台政策鼓励各相关环节机构先行先试,并实施动态纠偏。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