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酒类交易平台 初露峥嵘

时间:2014-04-28 11:03 栏目:商业观察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491 次

作者:雷俊   来源:投资有道12年1月刊

在刚过去的2011年,中国各地的酒类交易平台获得长足发展,迅速成长为国内另类投资市场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2011年的中国另类投资市场来说,“文化”与“酒”是当仁不让的两个主题,一如这两者在中国传统中的那般相互辉映。然而在潮水般涌现的文交所光环下,各地“酒交所”的发展似乎波澜不惊,并没有像文交所般成为社会聚焦的热点。

国内酒类交易平台初露峥嵘

但其实,在刚过去的2011年,中国各地的酒类交易平台也是趁着实体经济遭遇瓶颈之机,获得长足发展,包括红酒、白酒、黄酒在内的多家“酒交所”纷纷涌现,酒类投资交易迅速成长为国内另类投资市场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聚焦京津沪多点开花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主要的酒类交易平台有10家,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此外,浙江、四川等主要酒产地也均有各自的“酒交所”。这些平台的交易内容也各不相同:既有以进口酒为主的,也有专心于国产酒的;既有以拉菲等名庄红酒为主的,也有专注于白酒、黄酒的。

酒类交易平台建设,最早拔得头筹的并非坐拥政策便利的北京,而是拥有强大物流产业链的上海。上海也是至今为止拥有酒类交易平台最多的城市。成立于2008年的上海外高桥国际酒类展示交易中心堪称是国内酒类交易平台的“元老”。该中心成立之初,一度被誉为是“中国第一家国际酒类展示交易中心”。资料显示,上海是中国最大的进口红酒集散地,该中心所在的外高桥保税区,进口酒类贸易在上海同类商品进口额中占93.3%,而中心则整合了外高桥保税区逾50%的酒类贸易运作。强大的资源优势成为中心发展最大的底气所在。

除了外高桥国际酒类展示交易中心,电子交易平台同样也是上海的一大特色。成立于2011年的上海红酒交易中心、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两者在上海市场的初期发展均声势浩大,如上海红酒交易中心董事长兼总裁顾光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心有望在3年时间内,实现百亿元的投资级酒交易规模。”而另外一家中国期酒市场则有些特别:其注册地在香港,并非大陆公司,但主要业务同样依托位于浦东的联络处推进。

北京则主要有三家平台——与各地产权交易所合作,共同推广“国窖1573”项目的北京金马甲产权网络交易有限公司;北京拉菲红酒总网中国国际葡萄酒交易所(收藏馆);以及即将成立的,与北京产权交易所有着密切关系的北京国际葡萄酒交易所。

而同样成立于2011年,位于天津的明庄酒交易所专营红酒交易,在对外宣传中,称是继英国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法国波尔多葡萄酒交易所之后的世界第三家葡萄酒交易所。

与京津沪红酒交易平台扎堆不同,绍兴、宜宾则依托自身酒类原产地优势,分别推出了绍兴黄酒原酒交易平台以及基于白酒的四川联合酒类交易所,开国产酒专营交易所先河。

上海外高桥国际酒类展示交易中心
上海外高桥国际酒类展示交易中心。

  三种模式各不相同

上述酒类交易平台,运营模式也是各不相同,仔细分析,大约有展示、实酒电子交易,及期酒电子交易三类。

“外高桥国际酒类展示交易中心是政府为促进进口酒类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而建的综合性贸易服务平台。主要为酒商提供保税展示、产品推广、专业培训、产品发布、贸易洽谈、批发团购、进口代理、物流配送、商务咨询等各项服务。”上海外高桥国际酒类展示交易中心总经理助理李春曦介绍。据悉,由于业务模式与其他酒类交易平台不存在冲突,外高桥国际酒类展示交易中心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吸纳了沪上部分电子交易平台作为会员单位,为其提供红酒报关、仓储、运输等服务。

李春曦表示,中心目前汇集了19个国家和地区近2000多种红酒。针对进口红酒价格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中心计划于2012年推出首个50种酒样的进口红酒报关价格目录,让国内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与侧重于服务的外高桥国际酒类展示交易中心运营模式相比,目前国内酒类交易平台更多是偏重于线上销售、投资类的运营模式,其中既有兼顾实酒交易和期酒交易两类模式者,亦有偏重其一者。如上海红酒交易中心即是典型的兼顾实酒交易和期酒交易模式,其网站主页上的交易品种栏中明确将两者分门别类。而中国期酒市场则偏重于期酒交易,其交易的红酒和白酒品种多为未来一两年的期酒。

但出于规避国内相关政策的考虑,更多的“酒交所”还是将实酒交易作为自身业务的主要方向。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等均明确表示不涉及期货、权益(含份额)等虚拟交易。绍兴黄酒原酒交易平台也表示纳入交易的原酒都是2001年后生产的,年份在10年以内的酒,投资者既可以提取原酒实物用于生产和消费,也可以继续保存在古越龙山中央酒库内用于投资和质押。

  发展面临几大难题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中国酒类交易平台的发展显然仍处于探索阶段。而在发展初期,真伪认定和金融化创新被认为是制约这一模式发展的主要原因。

李春曦就认为:“目前国内缺少一个中立的鉴定机构,因此各交易平台交易的酒的真伪如何确认是个难题。比如红酒中的名庄酒,产量多数都是限制的,因此投资人不一定就能获得这些名庄酒,即使获得了,也不一定是真的。”

李春曦介绍,目前国家没有相关机构对进口红酒真假进行检测,商检检测的仅仅是红酒的质量,并不对真伪负责。而如今国内进口红酒作假手法防不胜防,比如一些使用真酒瓶、真酒标的假酒,一般投资人根本就无法鉴别。“希望国内能诞生一两家公信力比较高的投资机构来承担真假鉴别的任务。另外,能否将国内举办的一些著名的国际性评酒比赛的结果也作为一种评价标准?”李春曦说。

国内酒类交易平台初露峥嵘

酒类交易金融化创新,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全新动力,但从目前看来,这一发展道路颇为坎坷。“国内投资者对酒类投资的意识还不是很清晰,尤其是对红酒文化的理解还很少很少。”酒商张磊是国内最早涉足红酒金融化的人之一。2011年6月,他和上海泓盛拍卖合作举办了大陆首次大规模红酒专场拍卖,在他看来,这次拍卖凸显了很多问题。“拍得好的都是用来喝的低端酒,比如拍卖会晚宴时招待嘉宾的那款红酒就拍得很好。但投资型的高端红酒拍得并不是很好。这给了我们个经验:搞红酒拍卖,不能按照香港拍卖经验来对待投资者。”

而在酒类交易金融化创新探索中,政策的制约因素也在逐步加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对以线上销售、投资为主营模式的酒类交易平台的制约。“至少从目前看,国务院该文件的打击对象主要还是针对文交所,‘酒交所’受到波及较小。该文件出台后,陆续还有‘酒交所’成立运营,一些既有运营品种也都在照常进行。但2012年会受到多大影响,目前很难判断。”有知情人士表示。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