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上车”

时间:2025-09-15 08:56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83 次

在固态电池领域,海外车企大多还处于测试阶段,而上汽的半固态电池汽车已经启动商业化。

上汽MG4开启半固态电池商用

固态电池量产“上车”是近年来车企较劲的一大重点。8月5日上汽全新MG4预售发布会举行,全新MG4迅速成为市场焦点。

全新MG4搭载全球首发量产的半固态电池,在电池安全与低温性能上实现突破。上汽自研清陶半固态电池于2021年开始“上车”实验,通过半固态电解质等底层材料的技术突破,极大地增加了电池的安全性,电池包三向、10针穿刺实验均无冒烟现象。同时,该电池低温性能表现优异,充得进也开得了,低温放电功率性能、低温快充性能、电芯低温能量保持率等指标都全面领先,即便在北方寒冷地区也能稳定使用。

发布会还透露,未来两年,MG品牌将陆续推出13款新能源产品。本次全新MG4预售共推出五款车型,预售价为7.38万元至10.58万元,半固态安芯版将于年内批量交付。

上汽MG品牌总经理陈萃在采访中表示,MG4将搭载电解液含量仅为5%的半固态电池,并在紧凑级两厢车市场与主流品牌产品展开竞争,月销量目标在8000辆至12000辆之间。新车预售24小时,就拿到11067 辆订单。

MG4预售第二天,陈萃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消息:MG品牌80家快闪店已全部开设到位,其中山东、广东、浙江、河北、江苏、河南成为“主战场”。

此前的2025年4月,上汽集团(600104.SH)总裁贾健旭在上汽之夜现场表示,2027年,上汽首款全固态电池“光启电池”将落地。

2024年11月,上汽集团曾在投资者沟通会上表示,全新一代固态电池计划于2026年实现量产,其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体积能量密度超过820Wh/L,电池容量能够超过75Ah。

国产车的固态电池进程

除了上汽以外,我国的多家车企也在固态电池方面进行了布局。

2025年4月的广汽集团(601238.SH)科技日上,广汽埃安发布了其全固态电池在容量、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制造技术上的阶段性突破成果。

广汽埃安凭借第三代海绵硅负极技术和高面容量固态正极技术,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以上,较当前量产的液态锂离子电池体积能量密度提升52%以上,质量能量密度提升50%以上,实现超1000公里续航。此外,全固态电池的单体容量已经突破30Ah。

广汽埃安目标在2026年完成全固态电池开发,并首先搭载于昊铂车型。

实际上,早在2024年的广州车展,广汽埃安就宣布将于2026年实现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汽车的全面量产。2025年2月,在接受央视专题采访时,广汽埃安宣布,其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了350Wh/kg。

作为新能源车的龙头,比亚迪(002594.SZ)在固态电池方面同样有所准备。2025年2月,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透露,比亚迪将在2027年左右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应用,2030年后实现大规模“上车”。

孙华军2024年9月曾公开表示,要持续加强下一代电池研发,比如固态电池和新型材料。他认为“硫化物固态电池是方向之一”,硫化物固态电池将在电池寿命、快充等领域实现突破。

孙华军认为,2027年到2029年是硫化物固态电池的示范期,主要针对中高端电动车。从2030年到2032年,硫化物固态电池会进入拓展期,将运用到主流电动汽车。

比亚迪首席科学家、汽车总工程师、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也曾透露,比亚迪已在固态电池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固态电池的广泛应用,廉玉波预计“三年比较艰难、五年比较现实”。

造车新势力蔚来(09866.HK)早在2021年就宣布与卫蓝新能源合作开发固态电池。2023年12月,蔚来创始人李斌驾驶搭载半固态电池的ET7路测超过1000公里。2024年,150kWh半固态电池包 正式量产,能量密度达360Wh/kg。

2025年7月,长安汽车(000625.SZ)在互动平台表示,关于固态电池,公司正全力投入相关研发,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能量密度达400Wh/kg。

长城汽车(601633.SH)曾在财报中指出,公司开发固态电池,已经具备全固态软包电芯制备能力。

在2024奇瑞全新创新大会上,奇瑞汽车执行副总经理高新华透露,奇瑞正在研发固态电池,2026年将投入定向运营,2027年将批量上市,届时纯电动汽车续航将突破1500公里。

2025年,奇瑞汽车申请的一项“全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包和车辆”专利公布,旨在减小采用等静压技术压制全固态电池时集流体受到的损伤。该专利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包括多个料区极组、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能提升电池生产效率和寿命。

海外车企如何推动固态电池“上车”

不仅仅是国内车企,海外车企同样在固态电池方面有所推进。

2025年5月,宝马集团宣布全球首辆搭载全固态电池的宝马i7测试车型在慕尼黑正式启动道路实测。

据悉,此次测试的i 7 车型搭载由Solid Power提供的大尺寸全固态电芯,并采用了创新的模组结构,从而能更好地适配宝马现有电驱系统。测试重点关注电芯膨胀管理、运行压力控制及温度调节等核心课题,为后续量产积累关键数据。

在中国市场,宝马集团同步推进固态电池前瞻布局。2024年10月,宝马与清华大学成立未来出行联合研究院,在固态电池领域专注热管理、新材料开发等关键技术,加速技术产业化进程。

另据多家媒体的报道,奔驰基于全新固态电池测试项目打造的测试车开启道路测试。搭载该套固态电池的纯电EQS测试车,续航里程增加25%,单次充电可行驶1000公里。

此外,2024年,特斯拉曾公开了一则固态电池专利信息。该专利显示,其研发团队用新材料将电池循环寿命提升了10%,原理为在富锰正极材料中加入苏打粉(碳酸钠),用掺杂金属离子的方法改善材料稳定性,减少溶出和析出,降低电压衰减。

在研发固态电池的历史中,日本的科学家布局较早,也起了一定作用。

2011年,东京工业大学的Kanno教授发明了一种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攻克了离子电导率低这个难关,在学术界引起轰动。全球关于固态电池的论文发表数也在2011年之后爆发增长,此前每年300至500篇,目前每年超过3000篇。

燃油车巨头丰田也在积极推动固态电池发展。

丰田2012 年就试制了全固态电池,并且在2020年展示了搭载固态电池的概念车,但丰田此前的开发似乎仅停留在实验室和概念,并未对外展示大规模量产的决心。直到2024年9月,丰田宣布其固态电池已经获得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将于2026年开始逐步生产全固态电池。

“本田中国”微信公众号信息显示,本田在2024年11月首次公开自研全固态电池面向量产化的示范生产线。据悉,该生产线位于日本栃木县的本田技术研究所,主要将用于全固态电池量产工艺的技术验证。

另外,日产今年3月宣布,与本田启动电动汽车生产和软件技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可行性研究,以降低成本并提高竞争力,应对特斯拉、比亚迪等强大的海外竞争对手。

日产是较早宣布固态电池研发成功的企业,

2021年就已经建立固态电池生产设施配套。

2022年,日产研究中心正式启动原型电池的开发工程。2023年2月,日产宣布成功开发出全固态电池。

2024年6月,日产展示了新的全固态电池(ASSB)试验生产线,并称2026年将首先在测试车上搭载全固态电池进行道路测试,2028年将正式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纯电动汽车。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固态电池“上车”: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