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前夜,固态电池产业融资忙

时间:2025-09-15 09:05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144 次

固态电池正值商业化前夜,相关企业的技术实力与投资前景受到资本密切关注。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中国至少有24起固态电池及电解质企业融资事件。

多家企业融资超亿元

8月21日,中科深蓝汇泽宣布阿美风险投资(Aramco Ventures)正式完成对公司的Pre-A轮战略投资。

阿美风险投资是石油巨头沙特阿美的风投部门,重点支持沙特阿美在运营脱碳、新型低碳清洁燃料业务及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发展战略。中科深蓝汇泽称,此次投资标志着公司固态电池技术实力与商业化前景获得国际能源巨头的认可,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新的动能。

固态电池正值商业化前夜,相关企业的技术实力与投资前景受到资本密切关注。据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旗下微信公众号“电动中国”数据,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中国至少有24起固态电池及电解质企业融资事件。从融资金额来看,融资超过亿元的企业包括中科深蓝汇泽、德加能源、恩力动力、太蓝新能源、合源锂创、索理德、瑞固新材、瀚宇新能源等。

例如,2024年10月中科深蓝汇泽完成数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淡马锡领投,投资方包括中国石化资本、国信创新股权、汇智资本、煜华资本等多家知名机构,老股东春华创投、丰元股份(002805.SZ)继续跟投。

德加能源成立于2022年6月,三年内完成了6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近3亿元,投资方包括昆山高新集团、清研资本等,近日又完成近3亿元A+轮融资,新增战略股东上海金浦智能、上海临港蓝湾基金。随后,公司宣布战略布局上海临港新片区,设立研发中心与国际业务总部。

2024年6月,合源锂创公布完成亿元级Pre-A轮融资,由国内知名锂电上市公司联合江苏淮安国资共同投资,包括瑞泰新材(301238.SZ)、天弘激光(430549.NQ)、淮安市金融发展集团、淮安名城控股集团、深圳融昱资本等。

“电动中国”数据显示,从融资轮次来看,63%融资为天使轮及Pre-A轮融资,表明固态电池仍处于研发验证与小规模商业化探索阶段。融资进度相对较快的企业包括德加能源、安瓦新能源、太蓝新能源等,均已完成B轮融资。

从电解质类型来看,硫化物、复合物及氧化物电解质类型企业获得的融资轮次较多,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主流技术路线的集中关注。

背靠“大树”好乘凉

“电动中国”数据显示,从技术背景来看,近50%的企业由高校及科研机构孵化而来,包括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能源所、上海交通大学、常州大学、青岛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产学研结合趋势明显。

以中科院物理所为例,其孵化的公司包括卫蓝新能源、中固时代、固芯能源、中科固能、蓝固新能源等,覆盖固态电解质和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固态电芯。

其中,卫蓝新能源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李泓、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俞会根共同发起创办,汇聚了电池材料、电芯、系统等领域的高精尖人才。自2017年获得天使轮投资开始,卫蓝新能源已经完成多轮融资,目前估值超过150亿元。

此外,也有高校正在通过投融资进入产业链。例如恩力动力2024年底完成的数亿元B轮融资,由清大海峡与金石投资共同领投,老股东大兴投资旗下基金跟投。清大海峡为清华海峡研究院(厦门)下属投资机构。

除了高校科研背景外,背靠车企也成为固态电池初创企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共同选择。

例如卫蓝新能源的投资方包括蔚来资本、小米集团、吉利控股、华为等。卫蓝新能源与蔚来能源共同研发混合固液电池,致力于研发360Wh/kg半固态电池。卫蓝新能源也已进入小米、广汽集团(601238.SH)等车企的供应链。

上汽集团(600104.SH)、广汽资本、北汽产投都参与了对清陶能源的投资,2023年上汽集团追加投资后,对清陶能源的累计投资金额接近30亿元。而清陶能源的半固态电池技术已在上汽智己L6车型上实现应用。

2024年8月,长安汽车旗下安和基金参与了太蓝新能源的数亿元B轮融资。几个月后,长安汽车就和太蓝新能源联合举办了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发布会。2025年4月,长安汽车发布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太蓝新能源成为其固态电池行业唯一合作企业。

不过,由于固态电池“技术高、投入高、周期长”的现实困境,昔日的业内明星企业也有坠落风险。例如高能时代面临资金链断裂,甚至传出实质性破产的消息。2025年7月,安孚科技(603031.SH)和蠡湖股份(300694.SZ)先后宣布终止与高能时代的固态电池合作项目。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商业化前夜,固态电池产业融资忙: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读者排行